TOP > 五重塔的大規模修復工程
描繪以百年、千年為尺度的時光流轉
致力於五重塔的大規模修復工程
拍攝於2024年5月
興福寺五重塔(國寶)以其優美伸展的屋簷線條和氣勢雄偉的木造風格,使造訪奈良的眾多遊客,不自覺地抬頭仰望,並將其收入於旅行回憶的相片中。五重塔高約50公尺,至今仍是奈良縣最高的建築。是日本現存木造塔中,僅次於京都東寺的五重塔(約55公尺)的第二高塔。五重塔最初建於奈良時代,歷經戰火和雷擊等因素數度焚毀與重建。現存的五重塔為第六代建築,建於室町時代的應永33年(西元1426年)。此後的600年歲月,歷經颱風與地震等天災以及廢佛毀釋等重重考驗,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風貌。這座承載記憶和祈禱的珍貴寶塔,更是古都奈良的美麗象徵之一,目前正展開自1901年以來首次的重大規模保存和修復工程。換言之,上次重大修繕可要追溯至明治時期。
對於木造建築必須進行定期維護。2020年,負責日本文化財建造物保存和修繕的奈良縣文化財保存事務所進行調查時,發現五重塔有瓦片位移和破損等問題。由寺院、文化廳和專家們組成的修繕專門委員會的建議下,制定了確保此國寶能妥善地傳承給下一代的修繕方針。目前,修繕工作包括全面更換瓦片屋頂、修復木造結構、修補剝落的灰泥牆外,也將檢查塔軸的結構狀況,縝密計畫和各項加固工程正在進行中。此外,在初層四個角落柱子上方的「大斗」部件也發現變形,使本次修繕工作比原先的預期更為複雜龐大。
自2025年3月,為保護塔身免受風雨侵襲而搭建的「素屋根(工程用的覆屋)」安裝完工,修繕工作正式啟動。約60公尺高的塔身被鋼骨結構完全覆蓋。地標建築的暫時休憩或許會讓人感到些許寂寞,但伴隨修繕調查所帶來新學術發現也更加令人期待。正因如此,更將成為反思文化遺產傳承的特別時刻。
前次修繕中更換的瓦片。部分瓦片上刻有室町時代的年號。
拍攝於2025年8月
為傳承下一代而進行的大規模修繕
「貫首(寺院住持)森谷英俊(75歲)表示:「五重塔是為了供俸佛教開祖釋迦牟尼佛的遺骨(佛舍利)而建造的佛塔。象徵著佛陀本身。憑藉其高度,即使遠望也十分醒目,居住在奈良的人們無論身處何處都能眺望到它。換言之,佛塔能給予看見它的人們一種被慈悲所包圍的安心感。不僅承載宗教意義,更傳承著當時建築技術、文化水準與精神高度的珍貴建築。我們期盼在眾人理解、認同與協力下,順利完成修復工程」。
塔內圍繞著中心柱,背對背地供奉著藥師三尊像、釋迦三尊像、阿彌陀三尊像和彌勒三尊佛像。(拍攝於2022年10月)
此時正適逢相隔120年「令和大修」的契機,他表情嚴肅地表示:「雖然是機緣巧合,但懷抱著『必須要安然無恙地傳給下一代』的這份使命感,讓我心中忐忑不安。如今這座塔,是無數的因緣牽繫而成」。目前,修繕工程的進度將對外公開,並舉辦研討會,東京國立博物館計劃於秋季舉辦「運慶 祈禱的空間—興福寺北圓堂」的特別展。此外,也將透過各種活動與民眾互動,讓大眾更廣泛地了解此事。此外,還提供導覽和體驗活動,引領遊客更深入了解興福寺和日本文化。
五重塔:講述歷史的見證者
和銅3年(西元710年),日本首座正式都城由藤原京遷都至平城京。律令國家體制全面完備,建造許多仿效中國大陸樣式的宮殿與寺廟,並融合了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文化,促成了國際化的天平文化的繁榮時代。興福寺正是在此時期建於奈良。京城的宏偉建築,是對內外彰顯當權者權威的象徵。興福寺與權貴藤原氏的始祖藤原鎌足及其子嗣、曾在遷都平城京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藤原不比等淵源深厚。相傳這座五重塔是由不比等的女兒光明皇后發願,於天平2年(西元730 年)建造。
「文化遺產不僅具有藝術品的魅力,更是講述歷史的見證者。五重塔擁有的歷史背景、當時工藝技術、寺廟環境和宗教意義,皆凝聚其中。」專業委員會成員、東京大學準教授(日本建築史)海野聰如此闡述:「興福寺經過多次焚毀重建,每次都融入最新技術並加以改良,同時始終保留著奈良時代的樣式,不斷地積累歷史。這種對傳統和先例的堅持,即使在世界各地的歷史建築中也亦屬罕見。此外,自中世紀重建以來,五重塔也曾歷經多次修繕,但推測從未進行過大規模木材更換。本次修繕的首要目標,盡可能保留完好部分,以不損害原始財產價值為最重要課題。文物的修復無法重來,我們必須縝密調查,不斷確認我們現行政策的正確性,以免倉促行事,最終陷入無法挽回的局面。」他強調持續分析和靈活應對的重要性。期望透過調查所使用的木材種類、產地和獲取途徑,「我們或許能夠獲得當時的流通狀況和森林環境的新資訊。」
拍攝於2023年5月
以百年、千年為尺度的視野
修復工程預計於2034年3月完工。海野準教授表示:「有人可能會覺得耗時過長,但考慮到五重塔或者說興福寺至今仍屹立不倒的歷史,這僅是短短幾年時間。此外,縱觀更廣闊的視野以千年為尺度衡量奈良和日本的歷史,我們的工作只是一瞬間。然而,這種點滴積累將會影響文化財的未來。辨明當前該做之事以及託付給下一代之事,也同樣至關重要。」
興福寺的森谷貫首也平靜地表示:「諸行無常,世間萬物皆為無常。以我這把的年紀,同時在想『我能否堅持到最後?』以及『我必須堅持到底』的決心。希望能跟上這些值得信賴的年輕世代的腳步,即便有些步履蹣跚(笑)。也許下次大規模修繕可能會在100年或是200年後,還是希望能留下確實可傳遞的成果,交棒給下一代。」
拍攝於2025年6月
這無法以個人生命尺度衡量,而是以百年、千年的時光流轉為背景的五重塔的大規模修繕工程,正是在這樣的長遠視野下展開。重新思索,正是無數先輩們的努力,透過一次次的修繕將這項資產傳承給後世,我們才得以想像天平時代的景象和中世紀人們的思緒。傳達這份宏偉歷史情懷的事業,此刻正在奈良啟動。